《佛教的八万四千法门汇集》简介
佛弟子汇集一部八万四千种法门度无极。八万四千种法门,乃终归原本的法门。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提到四种悉檀:
(一) 世界悉檀
(二) 各各为人悉檀
(三)对治悉檀
(四)第一义谛悉檀
四种悉檀总持八万四千种法门。八万四千种法门都是对治众生的习气。阿赖耶识是无始习气的无明。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习气分为三种:
(1) 名言习气分为二种:一种是表义名言习气,另一种
是显境名言习气。
(2) 我执习气分为二种:一种是俱生我执习气,另一种
是分别我执习气。
(3) 有支习气。
度无极的意思是到彼岸,就是解脱的意思。每一个度无极的法门都是叫我们回归我们的原本。根据《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度无极】(术语)梵语波罗蜜多P&amacron;ramita,旧译度无极,新译到彼岸。
佛教的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烦恼。不同根基的众生从不同的根悟入。眼根利者可从视觉悟入;耳根利者从听觉悟入;鼻根利者可从嗅觉悟入;舌根利者可从味觉悟入;身根利者可从触觉悟入;意根利者可从思惟悟入。不同的法门让不同根基者开悟。佛陀在《贤劫经》阐述了八万四千法门的由来。
《九恼度无极》开示因缘果报丝毫不爽,如果没有解脱生死,就必须再来人间受果报,即使成了佛也不能免宿业,神通也不抵业力。《九恼度无极》的内容也包含了恼度无极”。是佛陀的五百大愿。五百大愿,即释迦牟尼佛在因位,为宝海梵志时,于宝藏佛前所起之五百种誓愿,舍净土成佛,而取秽土成佛。
《外道度无极》乃根据《梵网六十二见经》里,佛陀悉知无上甚深微妙之法,既不执着于任何见解,亦不介意外道之毁谤或赞叹,而为诸比丘解说外道所耽着之六十二种偏邪见解。《外道度无极》的汇集,也引用了《奥义书》,《吠陀》及《森林书》里古印度外道的思想。佛陀开示八正道来对治外道的邪说。
“外道六十二见”就是十类六十二见说。系将外道所执大别为本劫本见、末劫末见二种。本劫本见即依过去前际起分别见,凡有五类十八见,包括四种遍常论、四种一分常论、二种无因生论、四种有边等论、四种不死矫乱论。末劫末见即依未来后际起分别见,凡有五类四十四见,包括十六种有想论、八种无想论、八种非有想非无想论、七种断灭论、五种现法涅槃论。合计为十类六十二见。
外道十六宗,就是世亲菩萨将印度诸外道分类为十六种。又称外道十六异论、十六外道、十六计。乃唐·窥基根据《瑜伽师地论》卷六、卷七及《显扬圣教论》卷九、卷十等所列举的十六异论,稍改名称而称之为十六宗。玆略述如次︰
(1) 因中有果宗︰《瑜伽师地论》等称为因中有果论,属数论外道一派之主张。此外道说因中常有果性,故名‘因中有果宗’。《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本)云(大正45·249c)︰‘因中有果宗,谓雨众外道执。诸法因中常有果性。如禾以谷为因,欲求禾时唯种于谷。禾定从谷生,不从麦生。故知谷因中先已有禾性。不尔,应一切从一切法生。’此中,所谓‘雨众外道’,据《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末)所说,此外道名为劫比罗(Kapila),其弟子之上首有名伐里沙(Vars!a,意即雨)者;故雨众外道乃表伐里沙之徒党。而《法华经文句》卷九(上)及《止观辅行传弘决》卷十之一认为此系说二十五谛的数论所主张。
(2) 从缘显了宗︰又称从缘显了论。指声论及数论外道之一派,主张声或法体常恒,但藉缘方得表显,故名‘从缘显了宗’。《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本)云(大正45·249c)︰‘从缘显了宗,谓即僧佉及声论者。僧佉师计,一切法体自性本有,从众缘显,非缘所生。若非缘显,果先是有,复从因生,不应道理。声论者言,声体是常,而相本有,无生无灭。然由数数宣吐显了。’
(3) 去来实有宗︰又称去来实有论。指胜论及时论外道。主张过去及未来世一如现在,都实有非假,故名‘去来实有宗’。《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本)云(大正45·249c)︰‘去来实有宗,谓胜论外道及计时外道等亦作此计,有去来世,犹如现在,实有非假。虽通小乘,今取外道。’
(4) 计我实有宗︰又称计我论。指数论、胜论、离系、兽主、赤衣、遍出等一切外道及小乘犊子部之主张︰执着即离蕴之我或非即非离蕴之我,认为‘我’是实有、常一,故名‘计我实有宗’。《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本)云(大正45·249c)︰‘计我实有宗,谓兽主等一切外道皆作此计,有我有萨埵,有命者、生者等。由起五觉知有我也。谓见色时,萨埵觉等。’又指《梵网六十二见经》中的四遍常论之主张。此等说家都主张实我,但论述我体时却有异说。如《成唯识论》卷一云(大正31·1b)︰‘诸所执我略有三种︰一者执我体常周遍,量同虚空,随处造业,受苦乐故。二者执我其体虽常而量不定,随身大小有卷舒故。三者执我体常,至细如一极微,潜转身中作事业故。(中略)所执我复有三种︰一者即蕴,二者离蕴,三者与蕴非即非离。’
(5) 诸法皆常宗︰又称计常论。指伊师迦(即数论外道)。主张诸法的全部或一部分等常住。《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本)云(大正45·249c)︰‘诸法皆常宗,谓伊师迦计,我及世间皆是常住。即计全常、一分常等。计极微常亦是此摄。’此即《梵网六十二见经》中的四遍常论及四一分常论。
(7) 自在等因宗︰又称自在等作者论。指摩醯首罗论师。主张诸法是自在天等之变作。《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本)云(大正45·250a] ︰‘自在等因宗,谓不平等因者计,随其所事即以为名。如莫醯伊湿伐罗等,或执诸法大自在天变化,或丈夫变化,或大梵变化,或时方、空、我等为因。’即《梵网六十二见经》中的四一分常论之主张。
(8) 害为正法宗︰又称害为正法论。主张肉食,而以杀害生物为正法。《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云(大正45·250a)︰‘害为正法宗,谓诤竞劫起,诸波罗门为欲食肉,妄起此计,若为祀祠咒术为先害诸生命,能祀、所害、若助伴者皆得生天。’
(9) 边无边等宗︰又称边无边论。主张世间有边或无边等。《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云(大正45·250a)︰‘边无边等宗,谓得世间静虑边无边外道,住有无边想者,计彼世间有边、无边、俱、不俱等。’此即《梵网六十二见经》中的四有边等论。
(10) 不死矫乱宗︰又称不死矫乱论。此派误以为梵天长寿不死,故以言语矫乱来回答‘世、出世’问题之问者,故名‘不死矫乱宗’。《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云(大正45·250a)︰‘不死矫乱宗,谓不死无乱外道。’即《梵网六十二见经》中的四不死矫乱论。
(12)
七事断灭宗︰又称断见论。乃断见外道之总称,主张欲界身、欲界诸天、色界诸天及四无色处等七事之果报,死后即断灭。故名‘七事断灭宗’。《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云(大正45·250a)︰‘七事断灭宗,谓断灭外道计,七事断灭。’即《梵网六十二见经》中的七断灭论。
(13) 因果皆空宗︰又称空见论。主张无因果、一切皆空,故名‘因果皆空宗’。《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云(大正45·250a)︰‘因果皆空宗,诸邪见外道计无爱养等,见行善者返生恶趣,见行恶者返生善趣,便谓为空,或总诽拨一切皆空。’
(14) 妄计最胜宗︰又称妄计最胜论。妄计四姓中婆罗门是最胜种,故名‘妄计最胜宗’。《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云(大正45·250a)︰‘妄计最胜宗,谓斗诤劫,诸婆罗门计,婆罗门是最胜种,梵王之子,腹口所生,余种是劣,非梵王子。’
(15) 妄计清净宗︰又称妄计清净论。指现法涅槃外道及水等清净外道妄计受用诸天之微妙五欲即为现法涅槃。《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云(大正45·250a)︰‘妄计清净宗,谓现法涅槃外道及水等清净外道,谓于诸天微妙五欲坚着受用,是即名得现法涅槃。乃至广说。持牛狗戒亦复如是。’此即《梵网六十二见经》中的五现法涅槃论。
(16) 妄计吉祥宗︰又称妄计吉祥论。主张祭祀日月星宿等可得吉祥,故名‘妄计吉祥宗’。《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云(大正45·250a)︰‘妄计吉祥宗,谓历算外道。若日月薄蚀、星宿失度等,若随日月所欲皆成,应勤供养日月星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